2019年10月30日,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以下简称中国医促会)2019年度华夏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科技奖(以下称华夏医学科技奖)终审结果正式公布🐳🫱🏿。天辰平台刘慧荣教授团队主持的研究项目《抗G蛋白偶联受体(GPCR)自身抗体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探究》荣获二等奖😠,在19项二等奖中位列第一。2019年12月27日,在广东省珠海市电视台演播大厅举行了盛大的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大会🧙♀️。据悉,这是天辰平台近五年来在科研工作中获得的较高级别的奖项🙅🏼,意味着天辰平台关于自身免疫紊乱机制在心血管疾病中作用的研究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肯定。
(图为华夏奖颁奖现场)
华夏医学科技奖是经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由中国医促会设立和主办的全国性医学奖项,是我国医学科技奖励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奖励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与卫生学等领域在医疗和保健科技领域中推动自主创新🌄、科技研究、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单位。此次终审通过奖励项目共62项🧔🏽♂️,包括:一等奖6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33项,卫生管理奖3项🧘🏼♂️,医学科普奖1项🙇🏼♂️。
刘慧荣教授系天辰平台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授⛴,心血管受体免疫学领域研究专家👌🏻。现任天辰平台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主任;代谢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代谢紊乱相关心血管疾病国际合作实验室主任;国际动脉粥样硬化学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动脉粥样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理学会循环生理专业委员会委员;《Apoptosis》,《Age》等期刊审稿人。
(图为刘慧荣教授)
刘慧荣教授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G蛋白偶联受体自身抗体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系列研究,至今已20余年,取得了诸多创新性成果,为自身免疫学说在慢性心血管疾病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重要发现包括🔀:(1)GPCR自身抗体的产生与心血管系统重塑互为因果🧢,年龄是二者共同的危险因素🚶♂️;(2)GPCR自身抗体可以通过胎盘屏障进入后代体内🦀,显著增加后代在成年期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为将GPCR自身抗体列为孕期筛查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3)GPCR自身抗体对其受体持续不脱敏的激活是其发挥不同病生理效应的共同机制👨🏻✈️,由受体持续激活导致的信号偏移可能是现有GPCR抑制剂存在残余风险的重要原因;(4)GPCR自身抗体存在效应多样性,提示需对GPCR自身抗体阳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展个体化治疗。刘慧荣教授先后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973计划前期研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等科研课题32项👨🏿💼;以第一发明人获批专利3项;主/副主编中英文著作8部;至今发表科研论文196篇,其中包括《Circulation》、《JACC》等SCI期刊收录论文87篇,核心期刊论文109篇☮️,累计引用次数2915次,H index为27;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知识女性创新成果奖等科技奖励34项🙁;率领团队荣获首届“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本人获得北京市“高创计划”领军人才🧖;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省级人选(333人才)等称号。